1月19日,國新辦召開2023年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,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介紹2023年我國汽車產業發展取得了突破性進展,其中,新能源汽車繼續領跑全球。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陶青表示,2023年全年送選239家廢鋼鐵、廢紙、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電池等再生資源綜合利用企業,全年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量22.5萬噸,基本實現應收盡收,2024年力爭年綜合利用廢舊動力電池量達到26萬噸以上。
新能源汽車繼續領跑全球
一是汽車產銷量首次突破3000萬輛。去年全年產銷分別實現了3016.1萬輛和3009.4萬輛,同比增長11.6%和12%,創歷史新高。2017年產量曾達到2900萬輛,之后的幾年在持續下滑,去年突破了3000萬輛,連續15年保持了全球第一水平。
2009年產量突破1000萬輛,用了三到四年時間突破2000萬輛。經過十幾年的發展,突破了3000萬輛,汽車零售額實現4.86萬億元,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0.3%,汽車制造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%,這些都為我國經濟穩定增長作出了重要貢獻。
二是新能源汽車繼續領跑全球。2023年,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了958.7萬輛和949.5萬輛,同比分別增長35.8%和37.9%,新車銷量達到汽車新車總銷量的31.6%,這就是大家說的滲透率。單體能量密度每公斤360瓦時的半固態電池也在去年實現了裝車應用,新產品在去年4月上海車展的時候對外展出。車規級大算力芯片性能大幅提升,集成各種先進技術爆款產品頻出,在各大車展大放異彩。
三是外貿出口進一步邁上新臺階。去年全年汽車整車出口491萬輛,同比增長57.9%,有望首次躍居全球第一。其中,新能源汽車出口120.3萬輛,同比增長77.6%,為全球消費者提供了多樣化的消費選擇。動力電池出口127.4吉瓦時,同比增長87.1%。
辛國斌指出,在充分肯定發展成績的同時,也要清醒地看到,外部形勢上,還面臨消費需求不夠旺盛,一些國家和地區存在濫用貿易救濟措施保護主義行徑等不利因素;產業自身上,這種思路已經成為全球共識,但是在發展過程中還有一些需要進一步協調的地方;多數新能源汽車企業特別是以內銷為主的企業還沒有實現盈利,在產品銷售自身上,也存在車用芯片等領域的一些短板。
此外,智能網聯汽車發展上,車路協同還不夠充分,過去有一些傳統思路,就是希望把車端打造為全能的,所有問題都希望通討車端來解決,中國提出實施車路云協同發展思路,該由車端解決的問題通過車端解決,該由路端觸決的問題由路端解決,該由云端解決的問題由云端來解決。
其中,也存在著一些無序競爭行為,部分地方和企業還存在盲目上馬、重復建設新能源汽車項目情況,這些都需要引起高度重視,要采取有力措施來加以解決。
針對今年這種發展勢頭會不會持續?今年還將采取哪些舉措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?年初,工信部就組織行業機構、研究機構、行業協會開展了調研,進一步分析行業現在面臨的發展環境、制約因素,以及發展的一些有利因素。
從目前看,行業協會給出的研究結果還是比較樂觀的。他們認為,2024年我國汽車產業產銷能夠實現穩定增長,新能源汽車也將繼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。協會目前給出的總量規模,預計2024年可以達到3100萬輛,同比小幅增長3%左右。新能源汽車產銷也將達至1150萬輛左右的規模,增長大概在20%左右。
首先,要落實落細車購稅減免等優惠政策,開展好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試點和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,積極擴大新能源汽車消費,保持產業穩定運行。去年,工信部總共開展了6場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。在拓展農村市場的同時,還帶動了農村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,進一步改善了農村消費者的消費體驗。
二是要支持企業開展聯合創新,加大車用芯片、全固態電池、高級別自動駕駛等技術攻關,進一步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。
三是組織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“車路云一體化”應用試點,加快路側感知、網聯云控等基礎設施建設,進一步完善車端、路端、網端標準體系,進一步推動智能網聯汽車商業化應用。
四是進一步強化產業發展統籌布局,防范化解產能過剩風險,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。汽車產業是一個國際化產業,在今年的發展過程中,工信部還將繼續推動國際化發展,俱導協同創新、全球化發展,推動消除各種形式的貿易保護政策,為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國際國內環境。
此外,針對2023年在綠色低碳方面取得了哪些工作成效?下一步的重點任務和舉措是什么?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、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陶青介紹,2023年送選239家廢鋼鐵、廢紙、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電池等再生資源綜合利用企業,全年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量22.5萬噸,基本實現應收盡收。家電行業通過易回收、可拆解設計實現了冰箱、洗衣機、空調等產品可回收利用率超過80%。
具體來看,2023年,工信部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,按照全國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的部署,努力推動工業綠色低碳轉型,取得了積極成效:
一是產業結構持續優化。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升級步伐加快,鋼鐵、電解鋁、石化化工、建材等行業中的落后產能進一步退出,78家鋼鐵企業3.9億噸粗鋼產能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,重點行業主要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。
二是綠色動能加快釋放。持續推進綠色制造體系建設,加大先進典型培育力度,截至2023年底,累計在國家層面創建綠色工廠5095家,產值占制造業總產值的比重超過17%。全球單機容量最大的16兆瓦海上風機成功并網發電,光優產業鏈主要環節產量連續多年保持全球第一。沿海內河船舶綠色智能發展呈加速態勢。首個萬噸級綠氫產業化示范項目建成投產。全年環保裝備制造業總產值預計超過9700億元。
三是能源資源利用更加高效。重點用能行業能效水平持續提升,乙烯等行業達到能效標桿水平的產能比例已經超過30%。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預計超過93%。信息基礎設施能效也不斷優化,截至2023年底,累計培育196家綠色數據中心。
四是工業資源綜合利用體系進一步完善。全年透選239家廢鋼鐵、廢紙、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電池等再生資源綜合利用企業,全年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量22.5萬噸,基本實現應收盡收。家電行業通過易回收、可拆解設計實現了冰洗衣機、空調等產品可回收利用率超過80%。
下一步,工信部將繼續推進《“十四五“工業綠色發展規劃》落地見效,持續提升新型工業化的含綠量,不斷擦亮生態底色:
一是積極穩妥推進工業減碳。統籌推進工業及重點行業碳達峰,開展工業數字化碳管理試點。2024年計劃制定100項左右重點產品碳足跡規則標準。大力發展氫能、儲能等綠色低碳產業,提升落后產能能耗、環保等要求,加快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。
二是著力構建綠色制造和服務體系。深入實施綠色制造工程,2024年力爭新培育國家層面綠色工廠1000家,完善綠色制造服務體系,試點推行"企業綠碼”。充分發揮國家產融合作平臺作用,在新能源汽車、綠色家電等方面積極打造綠色消費場景。
三是大力提升工業能效水效。推動重點行業和電機、變壓器等重點用能設備能效提升,在重點行業和領域加快工業綠色微電網建設,發布2024年工信領域節能節水技術裝備推薦目錄,持續創建能效、水效“領跑者”企業。
四是全面推動資源高效利用。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,鼓勵有條件地區創建“無廢園區”、"無廢企業”。推動再生資源綜合利用產業規范發展,2024年主要品種再生資源綜合利用量要穩中有升,完善新興固廢利用體系,力爭年綜合利用廢歸動力電池量達到26萬噸以上。
轉載自:報廢車回收拆解與再利用分會